杭州御和堂中医肿瘤科
杭州御和堂中医>其他部位肿瘤>淋巴癌>

中医视角下淋巴癌的典型症状与病机关联

    中医将淋巴癌归为“石疽”“恶核”“痰核失荣”等范畴,认为其症状是人体正气与痰瘀毒邪交争的外在表现。肿瘤虽以局部肿块为特征,但全身症状与脏腑气血失调密切相关,其典型表现可归纳为以下五类:

    一、局部肿块:痰瘀毒结的“有形之证”

    肿块多见于颈部、锁骨上窝、腋窝、腹股沟等气血运行要道,初期质地坚韧如“卵石”,后期可融合成片,表面凹凸不平。中医认为,此为痰湿、瘀血、毒邪互结,凝聚于经络而成。部分患者肿块可随情绪或饮食变化而增大,反映肝郁气滞、痰瘀交阻的病理特点。

    二、全身虚证:正气亏虚的“无形之变”

    病程中常伴低热、盗汗、消瘦、乏力等“虚劳”表现,舌淡苔薄白或舌红少苔,脉细弱或细数。中医认为,此为肿瘤耗伤气血,导致脾肾两虚、阴液亏耗。晚期患者可见恶病质,如面色黧黑、皮肤甲错、形如枯槁。

QQ图片20220107091715.jpg

    三、气血瘀滞:疼痛与瘙痒的“信号”

    肿块局部或可伴隐痛、刺痛,夜间加重,舌暗紫或有瘀斑,脉涩,提示瘀血内阻。部分患者出现皮肤瘙痒、肢体麻木,中医认为“血不荣肤”“经脉痹阻”为其病机。

    四、脏腑失调:肝脾肾三脏的“连锁反应”

    肝郁:胁肋胀痛、口苦咽干、易怒,与肝经循行部位(如颈部、腋窝)肿块相关;

    脾虚:腹胀纳差、便溏、面色萎黄,反映痰湿内生、运化失司;

    肾虚:腰膝酸软、耳鸣、五心烦热,提示肝肾阴虚、毒邪内蕴。

    五、邪毒外显:发热与出血的“危象”

    若肿块迅速增大,局部红肿热痛,伴高热、舌红绛、脉数,中医认为“热毒炽盛”,需防邪毒入血、迫血妄行。晚期患者可见鼻衄、齿衄、皮下瘀斑,与“血热妄行”“瘀毒内攻”相关。

    结语:中医通过辨肿块之虚实、气血之盛衰、脏腑之寒热,可早期捕捉淋巴癌的蛛丝马迹。若出现颈部无痛性肿块伴乏力、低热,或局部皮肤瘙痒持续不退,需及时就医,结合中医四诊与现代检查,实现“未病先防,既病防变”。


上一篇:没有了!
下一篇:没有了!